二惠同塵
釋<惠宿>, 沈光於<好世>郎徒, 郎旣讓名《黃卷》, 師亦隱居<赤善村>[今<安康縣>有<赤谷村>]二十餘年.
時國仙<瞿旵公>嘗往其郊, 縱獵一日, <宿>出於道左, 攬轡而請曰: “庸僧亦願隨從, 可乎?” 公許之.
於是, 縱橫馳突, 裸袒相先, 公旣悅.
及休勞坐, 數炮烹相餉, <宿>亦與啖囓, 略無忤色.
旣而進於前曰: “今有美鮮於此, 益薦之何?” 公曰: “善” .
<宿>屛人割其股, 寘盤以薦, 衣血淋漓.
公愕然曰: “何至此耶?” 宿曰: “始吾謂公仁人也, 能恕己通物也, 故從之爾.
今察公所好, 唯殺戳之耽篤, 害彼自養而已, 豈仁人君子之所爲? 非吾徒也” .
遂拂衣而行, 公大慚, 視其所食, 盤中鮮胾不滅.
公甚異之, 歸奏於朝, <眞平王>聞之, 遣使徵迎, <宿>示臥婦床而寢.
中使陋焉, 返行七八里, 逢師於途.
問其所從來, 曰: “城中檀越家, 赴七日齋, 席罷而來矣” .
中使以其語達於上, 又遣人檢檀越家, 其事亦實.
未幾, <宿>忽死, 村人轝葬於<耳峴>[一作<硎峴>]東.
其村人有自峴西來者, 逢<宿>於途中, 問其何往, 曰: “久居此地, 欲遊他方爾” .
相揖而別, 行半許里, 躡雲而逝.
其人至峴東, 見葬者未散, 具說其由, 開塚視之, 唯芒鞋一隻而已.
今<安康縣>之北, 有寺名<惠宿>, 乃其所居云, 亦有浮圖焉.
釋<惠空>, <天眞公>之家傭嫗之子, 小名<憂助>.
[盖方言也.] 公嘗患瘡濱於死, 而候慰塡街.
<憂助>年七歲, 謂其母曰: “家有何事, 賓客之多也?” 母曰: “家公發惡疾, 將死矣.
爾何不知?” <助>曰: “吾能右之” .
母異其言, 告於公, 公使喚來, 至坐床下, 無一語, 須臾瘡潰, 公謂偶爾, 不甚異之.
旣壯, 爲公養鷹, 甚愜公意.
初, 公之弟, 有得官赴外者, 請公之選鷹歸治所.
一夕公忽憶其鷹, 明晨擬遣<助>取之, <助>已先知之, 俄頃取鷹, 昧爽獻之.
公大驚悟, 方知昔日救瘡之事, 皆叵測也, 謂曰: “僕不知至聖之托吾家, 狂言非禮汚辱之, 厥罪何雪.
而後乃今願爲導師導我也” .
遂下拜.
靈異旣著, 遂出家爲僧, 易名<惠空>, 常住一小寺.
每猖狂大醉, 負簣歌舞於街巷, 號<負簣>和尙, 所居寺因名<夫蓋寺>, 乃 “簣” 之鄕言也.
每入寺之井中, 數月不出, 因以師名名其井.
每出有碧衣神童先湧, 故寺僧以此爲候, 旣出, 衣裳不濕.
晩年移止<恒沙寺>.
[今<迎日縣><吾魚寺>, 諺云<恒沙>人出, 世故名<恒沙洞>.] 時, <元曉>撰諸經疏, 每就師質疑, 或相調戱.
一日二公沿溪掇魚蝦而啖之, 放便於石上, 公指之戱曰: “汝屎吾魚” .
故因名<吾魚寺>.
或人以此爲<曉師>之語, 濫也.
鄕俗訛呼其溪曰<芼矣川>.
<瞿旵公>嘗遊山, 見公死僵於山路中, 其屍▩逢脹, 爛生虫蛆, 悲嘆久之, 及廻轡入城, 見公大醉歌舞於市中.
又一日將草索綯, 入<靈廟寺>, 圍結於金堂, 與左右經樓及南門廊廡, 告剛司: “此索須三日後取之” .
剛司異焉而從之.
果三日<善德王>駕幸入寺, <志鬼>心火出燒其塔, 唯結索處獲免.
又神印祖師<明郎>, 新創<金剛寺>, 設落成會, 龍象畢集, 唯師不赴, <朗>卽焚香虔禱, 小選公至, 時方大雨, 衣袴不濕, 足不沾泥.
謂<明朗>曰: “辱召懃懃, 故玆來矣” .
靈迹頗多.
及終, 浮空告寂, 舍利莫知其數.
嘗見《肇論》曰: “是吾昔所撰也” .
乃知僧<肇>之後有也.
讚曰: 草原縱獵床頭臥, 洒肆狂歌井底眠.
隻履浮空何處去, 一雙珍重火中蓮.
digitized by jikji. HiSTOPIA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