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龍寺丈六
<新羅>第二十四<眞興王>卽位十四年癸酉二月, 將築紫宮於龍宮南, 有黃龍現其地, 乃改置爲佛寺, 號<黃龍寺>.
至己丑年, 周圍墻宇, 至十七年方畢.
未幾, 海南有一巨舫, 來泊於<河曲縣>之<絲浦>[今<蔚州><谷浦>也], 撿看有牒文云: “<西竺><阿育王>, 聚黃鐵五萬七千斤 黃金三萬分[別傳云, 鐵四十萬七千斤 金一千兩, 恐誤.
或云三萬七千斤], 將鑄<釋迦>三尊像, 未就, 載舡泛海而祝曰“願到有緣國土, 成丈六尊容”” .
幷載模樣一佛二菩薩像.
縣吏具狀上聞, 勅使卜其縣之城東爽塏之地, 創<東竺寺>, 邀安其三尊, 輸其金鐵於京師, 以<大建>六年甲午三月[寺中記云, 癸巳十月十七日], 鑄成丈六尊像, 一鼓而就, 重三萬五千七斤, 入黃金一萬一百九十八分, 二菩薩入鐵一萬二千斤, 黃金一萬一百三十六分, 安於<皇龍寺>.
年像淚流至踵, 沃地一尺, 大王升遐之兆.
或云像成在<眞平>之世者, 謬也.
別本云: “<阿育王>在<西竺><大香華國>, 生佛後一百年間, 恨不得供養眞身, 歛化金鐵若干斤, 三度鑄成無功.
時王之太子獨不預斯事, 王使詰之, 太子奏云: “獨力非功, 曾知不就”.
王然之, 乃載舡泛海, 南閻浮提十六大國 五百中國 十千小國 八萬聚落, 靡不周旋, 皆鑄不成, 最後到<新羅國>, <眞興王>鑄之於<文仍>林, 像成.
相好畢備, <阿育此>翻無憂.
後大德<慈藏>西學到<五臺山>, 感<文殊>現身授訣.
仍囑云: “汝國<皇龍寺>, 乃<釋迦>與<迦葉佛>講演之地, <宴坐石>猶在.
故<天竺><無憂王>, 聚黃鐵若干斤泛海, 歷一千三百餘年, 然後乃到而國, 成安其寺, 蓋威緣使然也”.[與別記所載不同.]
像成後, <東竺寺>三尊亦移安寺中” .
寺記云: “<眞平>五年甲辰, 金堂造成, <善德王>代, 寺初主眞骨<歡喜師>, 第二主<慈藏>國統, 次國統<惠訓>, 次<廂律師>云” .
今兵火已來, 大像與二菩薩皆融沒, 而小<釋迦>猶存焉.
讚曰: 塵方何處匪眞鄕, 香火因緣最我邦.
不是<育王>難下手, <月城>來訪舊行藏.
digitized by jikji. HiSTOPIA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