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道基羅[一作<我道>, 又阿頭>.]
《新羅本記》第四云: “第十九<訥祗王>時, 沙門<墨胡子>, 自<高麗>至<一善郡>, 郡人<毛禮>[或作<毛祿>], 於家中作堀室安置.
時<梁>遣使賜衣著香物[<高得相>詠史詩云: “<梁>遣使僧曰<元表>, 宣送溟檀及經像”.], 君臣不知其香名與其所用, 遣人齎香遍問國中.
<墨胡子>見之曰: “此之謂香也. 焚之則香氣芬馥, 所以達誠於神聖. 神聖未有過於三寶, 若燒此發願, 則必靈應”. [<訥祗>在<晋> <宋>之世, 而云<梁>遣使, 恐誤.] 時, 王女病革, 使召<墨胡子>焚香表誓, 王女之病尋愈.
王喜, 厚加賚貺, 俄而不知所歸.
又至二十一<毗處王>時, 有<我道和尙>, 與侍者三人, 亦來<毛禮>家, 儀表似<墨胡子>, 住數年, 無疾而終.
其侍者三人留住, 講讀經律, 往往有信奉者.
[有注云, 與本碑及諸傳記殊異.
又《高僧傳》云<西竺>人, 或云從<吳>來.] 按<我道>本碑云: “<我道><高麗>人也, 母<高道寧>.
<正始>間, <曹魏>人<我[姓<我>也]堀摩>奉使<句麗>, 私之而還, 因而有娠.
師生五歲, 其母令出家.
年十六歸<魏>, 省覲<堀摩>, 投<玄彰和尙>講下就業, 年十九又歸寧於母.
母謂曰: “此國于今不知佛法, 爾後三千餘月, <鷄林>有聖王出, 大興佛敎.
其京都內有七處伽藍之墟, 一曰<金橋>東<天鏡>林[今<興輪寺>.
<金橋>謂<西川>之橋, 俗訛呼云<松橋>也.
寺自<我道>始基而中廢, 至<法興王>丁未草創, 乙卯大開, <眞興王>畢成], 二曰<三川>歧[今<永興寺>, 與<興輪>開同代], 三曰<龍宮>南[今<黃龍寺>, <眞興王>癸酉始開], 四曰<龍宮>北[今<芬皇寺>, <善德>甲午始開], 五曰<沙川>尾[今<靈妙寺>, <善德王>乙未始開], 六曰<神遊>林[今<天王寺>, <文武王>己卯開], 七曰<婿請>田[今<曇嚴寺>].
皆前佛時伽藍之墟, 法水長流之地, 爾歸彼而播揚大敎, 當東嚮於釋祀矣” .
<道>禀敎至<雞林>, 寓止王城西里, 今<嚴莊寺>, 于時<未雛王>卽位二年癸未也.
詣闕請行敎法, 世以前所未見爲嫌, 至有將殺之者, 乃逃隱于<續林>[今<一善縣>]<毛祿>家[ “祿” 與 “禮” 形近之訛.
古記云: “法師初來<毛祿>家, 時天地震驚, 時人不知僧名而云<阿頭彡麽>, “彡麽” 者乃鄕言之稱僧也, 猶言沙彌也”]. 三年.
時, <成國公主>疾, 巫醫不效, 勅使四方求醫, 師率然赴闕, 其疾遂理.
王大悅, 問其所須, 對曰: “貧道百無所求, 但願創佛寺於<天鏡>林, 大興佛敎, 奉福邦家爾”.
王許之, 命興工, 俗方質儉, 編茅葺屋.
住而講演, 時或天花落地, 號<興輪寺>.
<毛祿>之妹名<史>氏, 投師爲尼, 亦於<三川>歧, 創寺而居, 名<永興寺>.
未幾, <末雛王>卽世, 國人將害之, 師還<毛祿>家, 自作塚, 閉戶自絶, 遂不復現.
因此大敎亦廢, 至二十三<法興大王>, 以<蕭梁><天監>十三年甲午登位, 乃興<釋氏>, 距<末雛王>癸未之歲二百五十二年, <道寧>所言三千餘月, 驗矣” .
據此,《本記》與本碑, 二說相戾不同如此.
嘗試論之, <梁> <唐>二《僧傳》, 及《三國本史》皆載, <麗> <濟>二國佛敎之始, 在<晋>末<大元>之間, 則二<道>法師, 以<小獸林>甲戌, 到<高麗>明矣, 此傳不誤.
若以<毗處王>時方始到<羅>, 則是<阿道>留<高麗>百餘歲乃來也.
雖大聖行止出沒不常, 未必皆爾, 抑亦<新羅>奉佛, 非晩甚如此.
若在<末雛>之世, 則却超先於到<麗>甲戌百餘年矣.
于時, <雞林>未有文物禮敎, 國號猶未定, 何暇<阿道>來請奉佛之事? 又不合<高麗>未到而越至于<羅>也.
設使暫興還廢, 何其間寂寥無聞, 而尙不識香名哉! 一何大後, 一何大先, 揆夫東漸之勢, 必始于<麗> <濟>而終乎<羅>.
則<訥祗>旣與<獸林>世相接也, <阿道>之辭<麗>抵<羅>, 宜在<訥祗>之世.
又王女救病, 皆傳爲<阿道>之事, 則所謂 “墨胡者” 非眞名也, 乃指目之辭.
如<梁>人指<達摩>爲 “碧眼胡” , <晋>調釋<道安>爲 “柒道人” 類也.
乃<阿道>危行避諱, 而不言名姓故也.
蓋國人隨其所聞, 以<墨胡> <阿道>二名, 分作二人爲傳爾.
況云<阿道>儀表似<墨胡>, 則以此可驗其一人也.
<道寧>之序七處, 直以創開先後預言之, 兩《傳》失之, 故今以<沙川尾>躋於五次, 三千餘月, 未必盡信書.
自<訥祗>之世, 抵乎丁未, 无慮一百餘年, 若曰一千餘月, 則殆幾矣.
姓<我>單名, 疑贗難詳.
又按<元魏>釋《曇始[一云<惠始>]傳》云: “<始><關中>人, 自出家已後, 多有異迹.
<晋><孝武><大元>九年末, 齎經律數十部, 往<遼東>宣化, 現授三乘, 立以歸戒, 盖<高麗>聞道之始也.
<義熙>初復還<關中>, 開導<三輔>.
<始>足白於面, 雖涉泥水, 未嘗沾濕, 天下咸稱<白足和尙>云.
<晋>末, 朔方凶奴<赫連勃勃>, 破獲<關中>, 斬戮無數, 時<始>亦遇害, 刀不能傷, <勃勃>嗟嘆之, 普赦沙門, 悉皆不殺.
<始>於是潛遁山澤, 修頭陁行.
<拓拔燾>復剋<長安>, 擅威<關> <洛>, 時有<博陵><崔皓>, 小習左道, 猜嫉釋敎.
旣位居僞輔, 爲<燾>所信, 乃與天師<寇謙之>說<燾>, 佛敎無益, 有傷民利, 勸令廢之云云.
<大平>之末, <始>方知<燾>將化時至, 乃以元會之日, 忽杖錫到宮門.
<燾>聞令斬之, 屢不傷, <燾>自斬之亦無傷, 飼北園所養虎, 亦不敢近.
<燾>大生慚懼, 遂感癘疾, <崔> <寇>二人, 相次發惡病.
燾以過由於彼, 於是誅滅二家門族, 宣下國中, 大張佛法” .
<始>, 後不知所終.
議曰: <曇始>以<大元>末到海東, <義熙>初還<關中>, 則留此十餘年, 何東史無文? <始>旣恢詭不測之人, 而與<阿道> <墨胡> <難陁>, 年事相同, 三人中疑一必其變諱也.
讚曰: 雪擁<金橋>凍不開, <雞林>春色未全廻.
可怜靑帝多才思, 先着<毛郞>宅裏梅.
digitized by jikji. HiSTOPIA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