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傅大王
第五十六<金傅大王>, 諡<敬順>.
<天成>二年丁亥九月, <百濟><甄萱>侵<羅>至<高鬱府>, <景哀王>請救於我<太祖>, 命將以勁兵一萬往救之.
救兵未至, <萱>以冬十一月掩入王京, 王與妃嬪宗戚, 遊<鮑石亭>宴娛, 不覺兵至, 倉卒不知所爲, 王與妃奔入後宮, 宗戚及公卿大夫士女, 四散奔走, 爲賊所虜, 無貴賤匍匐乞爲奴婢.
<萱>縱兵摽掠公私財物, 入處王宮, 乃命左右索王.
王與妃妾數人匿在後宮, 拘致軍中, 逼令王自進, 而强淫王妃, 縱其下亂其嬪妾.
乃立王之族弟<傅>爲王.
王爲<萱>所擧卽位, 前王尸殯於西堂, 與群下慟哭.
我<太祖>遣使吊祭.
明年戊子春三月, <太祖>率五十餘騎, 巡到京畿, 王與百官郊迎, 入[宮]相對, 曲盡情禮.
置宴<臨海殿>, 酒酣王言曰: “吾以不天, 浸致禍亂, <甄萱>恣行不義, 喪我國家, 何[痛]如之” .
因泫然涕泣, 左右莫不鳴咽, <太祖>亦流涕.
因留數旬, 乃廻駕, 麾下肅靜, 不犯秋毫, 都人士女相慶曰: “昔<甄>氏之來也, 如逢豺虎, <王公>之至, 如見父母” .
八月, <太祖>遣使遺王錦衫鞍馬, 幷賜群僚將士有差.
<淸泰>二年乙未十月, 以四方[土]地盡爲他有, 國弱勢孤, 不[能]自安, 乃與群下謀, 擧土降<太祖>, 群臣可否, 紛然不已.
王太子曰: “國之存亡, 必有天命, 當與忠臣義士收合[民]心, 力盡而後巳, 豈可以一千年之社稷, 輕以與人” .
王曰: “孤危若此, 勢不能全, 旣不能强, 又不能弱.
至使無辜之民, 肝腦塗地, 吾所不忍也” .
乃使侍郎<金封休>齎書, 請降於<太祖>.
太子哭泣辭王, 往<皆骨山>, [倚巖爲屋], 麻衣草食, 以終其身.
季子祝髮, 隸<華嚴>, 爲浮圖, 名<梵空>, 後住<法水><海印寺>云.
<太祖>受書, 送太相<王鐵>迎之.
王率百僚歸[于]我<太祖>, 香車寶馬, 連亘三十餘里, 道路塡咽, 觀者如堵.
<太祖>出郊迎勞, 賜宮東一區[今<正承院>], 以長女<樂浪公主>妻之, 以王謝自國居他國, 故以鸞喩之, 改號<神鸞公主>, 諡<孝穆>.
封爲正承, 位在太子之上.
給祿一千石, 侍從員將皆錄用之, 改<新羅>爲<慶州>, 以爲公之食邑.
初王納土來降, <太祖>喜甚, 待之[以]厚禮, 使告曰: “今王以國與寡人, 其爲賜大矣.
願結婚於宗室, 以永甥舅之好” .
王答曰: “我伯父<億廉>[王之考<孝宗>角干 追封<神興大王>之弟也]有女子, 德容雙美, 非是無以備內政” .
<太祖>娶之, 是爲<神成王后><金氏>.
[本朝登仕郎<金寬毅>所撰《王代宗錄》云, <神成王后><李氏>, 本<慶州>大尉<李正言>爲<俠州>守時, <太祖>幸此州, 納爲妃, 故或云<俠州君>.
願堂<玄化寺>三月二十五日立忌, 葬貞陵.
生一子, <安宗>也.
此外二十五妃主中不載<金氏>之事, 未詳.
然而史臣之論, 亦以<安宗>爲<新羅>外孫, 當以史傳爲是.] <太祖>之孫<景宗><伷>, 聘<政承公>之女爲妃, 是爲<憲承皇后>, 仍封<政承>爲尙父.
<太平興國>三年戊寅崩, 諡曰<敬順>.
冊尙父誥曰: “勅, <姬周>啓聖之初, 先封<呂望>, <劉漢>興王之始, 首冊<蕭何>, 自[此]大定寰區, 廣開基業, 立龍圖三十代, 躡麟趾四百年.
日月重明, 乾坤交泰, 雖自無之主, 乃開致理之臣.
觀光順化衛國功臣上柱國樂浪王政承食邑八千戶<金傅>, 世[處]<鷄林>, 官分王爵, 英烈振凌雲之氣, 文章騰擲地之才, 富有春秋, 貴居茅土, 六韜三畧, 恂入胸襟, 七縱五申, 撮歸指掌.
我<太祖>[始修睦鄰]之好, 早認餘風, 尋頒駙馬之姻, 內酬大節, 家國旣歸於一統, 君臣宛合於<三韓>.
顯播令名, 光崇懿範, 可加號尙父都省令, 仍賜推忠愼義崇德守節功臣號, 勳封如故, 食邑通前爲一萬戶, 有司擇日備禮冊命, 主者施行.
<開寶>八年十月日.
大匡內議令兼摠翰林臣<翮宣>奉行, 奉勅如右, 牒到奉行.
<開寶>八年十月日.
侍中署, 侍中署, 內奉令署, 軍部令署, 軍部令無署, 兵部令無署, 兵部令署, 廣坪侍郎署, 廣坪侍郎無署, 內奉侍郎無署, 內奉侍郎署, 軍部卿無署, 軍部卿署, 兵部卿無署, 兵部卿署.
告推忠愼義崇德守節功臣尙父都省令 上柱國樂浪都王 食邑一萬戶<金傅>, 奉勅如右, 符到奉行.
主事無名, 郎中無名, 書令史無名, 孔目無名.
<開寶>八月十月日下” .
史論曰: “<新羅><朴氏> <昔氏>, 皆自卵生, <金氏>從天入金櫃而降, 或云乘金車, 此尤詭怪不可信.
然, 世俗相傳爲實事.
今但原厥初, 在上者, 其爲己也儉, 其爲人也寬, 其設官也畧, 其行事也簡, 以至誠事中國, 梯航朝聘之使, 相續不絶, 常遣子弟, 造朝[而]宿衛, 入學而誦習.
于以襲聖賢之風化, 革鴻荒之俗, 爲禮義之邦.
又憑王師之威靈, 平<百濟> <高句麗>, 取其地郡縣[之], 可謂盛矣.
然而奉浮屠之法, 不知其弊, 至使閭里比其塔廟, 齊民逃於緇褐, 兵農浸小, 而國家日衰, 幾何其不亂且亡也哉? 於是時, <景哀王>加之以荒樂, 與宮人左右出遊<鮑石亭>, 置酒燕衛, 不知<甄萱>之至, 與[夫]門外<韓擒虎>, 樓頭<張麗華>, 無以異矣.
若<敬順>之歸命<太祖>, 雖非獲已, 亦可佳矣.
向若力戰守死, 以抗王師, 至於力屈勢窮, 則必覆其宗族, 害及于無辜之民, 而乃不待告命, 封府庫 籍郡縣以歸之, 其有功於朝廷, 有德於生民甚大.
昔<錢氏>以<吳越>入<宋>, <蘇子瞻>謂之忠臣, 今<新羅>功德, 過於彼遠矣.
我<太祖>妃嬪衆多, 其子孫亦繁衍, <顯宗>自<新羅>外孫卽寶位, 此後繼統者, 皆其子孫, 豈非陰德也歟” .
<新羅>旣納土國除, 阿干<神會>罷外署還, 見都城離潰, 有 “黍離離” 嘆, 乃作歌, 歌亡未詳.
digitized by jikji. HiSTOPIA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