靺鞨[一作勿吉] 渤海
《通典》云: “<渤海>, 本<粟末靺鞨>, 至其酋<祚榮>立國, 自號<震旦>, <先天>中[<玄宗>王子]始去<靺鞨>號, 專稱<渤海>.
<開元>七年[己未]<祚榮>死, 諡爲<高王>.
世子襲立, <明皇>賜典冊襲王, 私改年號, 遂爲海東盛國, 地有五京 十五府 六十二州.
<後唐><天成>初, <契丹>攻破之, 其後爲<丹>所制.
[《三國史》云: “<儀鳳>三年, <高宗>戊寅, <高麗>殘孽類聚, 北依<太伯山>下, 國號<渤海>.
<開元>二十年間, <明皇>遣將討之; 又<聖德王>三十二年, <玄宗>甲戌, <渤海靺鞨>越海侵<唐>之<登州>, <玄宗>討之” .
又《新羅古記》云: “<高麗>舊將<祚榮>姓<大>氏, 聚殘兵, 立國於<大伯山>南, 國號<渤海>” .
按上諸文, <渤海>乃<靺鞨>之別種, 但開合不同而已.
按《指掌圖》, <渤海>在<長城>東北角外.] <賈耽>《郡國志》云: “<渤海國>之<鴨淥> <南海> <扶餘> <橻城>四府, 並是<高麗>舊地也.
自<新羅><泉井郡>[《地理志》, <朔州>領縣有<泉井郡>, 今<湧州>]至<橻城府>, 三十九驛” .
又《三國史》云: “<百濟>末年, <渤海靺鞨> <新羅>分<百濟>地”.
[據此, 則<渤海>又分爲二國也.] <羅>人云: “北有<靺鞨>, 南有<倭>人, 西有<百濟>, 是國之害也” .
又 “<靺鞨>地接<阿瑟羅州>” .
又《東明記》云: “<卒本城>連<靺鞨>[或云今<東眞>].<羅>第六<祇麻王>十四年[乙丑], <靺鞨>兵大入北境, 襲<大嶺柵>, 過<泥河>”.
《後魏書》<靺鞨>作<勿吉>;《指掌圖》云: “<挹屢>與<勿吉>皆<肅愼>也” .
<黑水> <沃沮>, 按<東坡>《指掌圖》, <辰韓>之北, 有南北<黑水>.
按<東明帝>立十年滅<北沃沮> <溫祚王>四十二年<南沃沮>二十餘家來投 <新羅>又<赫居世>五十三年<東沃沮>來獻良馬, 則又有<東沃沮>矣.
《指掌圖》, <黑水>在<長城>北, <沃沮>在<長城>南.
digitized by jikji. HiSTOPIA™
|